|
內文試閱
初老的潛孤獨 我想,當退休朋友說《菜根譚》,他們已經跨入「初老」門檻 我有一些LINE的族群,有父親方面親戚的、母親方面親戚的、高中同學、大學同學、愛喝紅酒的、愛嗑話兒的……當然也有一些工作任務編制的。沒什麼驚人的族群對話,就是使用訊息保持一些關係,交換想法等等。近兩年,有幾個年紀相仿的老同學,他們陸續退休,有一陣子總會頻頻傳LINE或長或短,那些類似長輩文的小文章,讓我多了心思: 人在世間走,本是一場空;不必處處計較,寸步不讓。 有利時,要讓人;有理時,要饒人;有能時,不要嘲笑人! 再好的緣分也經不起敷衍,再深的感情也需要珍惜。 想的太多,容易煩惱;在乎太多,容易困擾;追求太多,容易累倒。 每一段都是句句珠璣,但是我怎麼覺得他們都「初老」了?書寫的人開始老了,慨然同意的人開始老了,傳訊息的人也開始老了,他們感慨這些言簡意賅的小句子,我倒是感慨他們的傳訊舉動。這些耐人尋味的話語短句,年輕時,都是耳邊風;中年時,這些叮嚀都是天邊雲,抬頭看覺得爽朗好看,低頭問他們剛剛看的雲長什麼樣子?不記得了。怎麼這些名言、話語像是明代洪應明的《菜根譚》(這本書列為「處世三大奇書」之一),以前沒空看,即使看了也覺得「說得好,文筆佳」,僅此而已。 我們也來看看,《菜根譚》的小小部分內容: 徑路窄處,留一步與人行;滋味濃的,減三分讓人嘗。 交友須帶三分俠氣,做人要存一點素心。 憂勤是美德,太苦則無以適性怡情;澹泊是高風,太枯則無以濟人利物。 冷眼觀人,冷耳聽語,冷情當感,冷心思理。 網路上也有檢視清單,當你自覺疑似有初老狀態時,有幾個日常檢查的項目:便利商店的發票變少了?開始攜帶保溫瓶出門?開始勸誡朋友少喝酒?喝茶愈來愈講究,吃飯開始變清淡?性情變得溫馴,不輕易與人發脾氣了?熟人面前話語開始叨叨絮絮談養生說保養? 開始覺得江山如畫,喜歡揪團旅行?在臉書上貼出同學會踏青的照片,同時向未出席的老同學喊話:「不要固執、計較、愛面子!要及時行樂,活在當下!」「已經沒有那麼多時間了!」 當聽到一些晶瑩剔透的關鍵字,便覺得這些話語都好有智慧喔!以前年輕的時候怎麼不多察覺多警惕?我以為這個也是「初老現象」之一。孔子對於「進化」有所自覺體會,他說四十不惑,五十知天命,六十耳順,七十從心所欲……「不惑」不為外物所迷惑;「知天命」懂得自然的規律法則;「耳順」表示自己可以聽得進不同意見了。其實,要對人生智慧的話語產生深深感觸,那是要走過了自以為是的封閉與執著,開始懂得不抗拒,才會有所呼應生命無常的理解與生活曲線的包容。 可是,當你拍案叫好,急著把「同感到不得了」的這些「人生守則」傳出去給朋友、晚輩,不管他人收到之後的反應,這個舉止的潛意義是:「這麼棒的智慧你怎能不知道?」甚至還有「追悔」的潛意識:「我怎麼這時候才領悟?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