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文試閱
人人自有,一條通天活路, 未曾蹈著時,行住坐臥如人醉酒, 東西不辨南北不分。 及乎一日,踏著路頭滑脫, 東去也由我,西去也由我, 終不被別人胡亂指注,錯其正路。 ——宋●天童密菴 國內生死學學者趙可式曾言,面對生死難捨與諸多情緒,最要緊的一字,就是「認」了,只有一認,方能安於最終階段,讓自己坦然接受。但這個「認」字,卻不只是一個字,裡面蘊藏著極為困難,甚且掙扎的心路歷程。 課堂中讓學生從這個字連結相關的詞彙,並且從中與自己的生命經驗核對。一開始出現的詞,毫無意外地,是否認,接著從相認、認識、認真、承認、默認、認可、認真、認同,終於來到了「認命」。 我們端詳著白板上一連串的詞,發現這個「認」字,有個忍旁,是心上的一柄刃,呼應著那些詞彙,果然都很「心苦」。 但這從「心苦」出發的字,一旦能真的認出自己的道途,認了命、認真地對待、認知到自己真實的狀態、與內在自我相認、或如實承認自己過往的經驗,會驀然發現,原先綑縛著自己心上的繩索頓然鬆開或斷裂了。 因為不肯認所以抗拒、逃避,因為認不清所以徬徨迷惑,卻也可以因為認了,所以坦然相迎;因為清楚了,所以開始理解道途的方向。於是接著請學生以那些從認字出發的詞彙,當做生命經驗的關鍵詞,思索究竟自己認了什麼? 學生玩笑地說,可不可以寫「認ing」,或者「認ed」,有時候我們知道該認,卻還在努力著;有些是已經認了的,對自己又帶來什麼樣的反思。
而這首偈子,則為這個認與不認的歷程,指出了一個開闊的可能。只要真的清楚理解並接納,我們就可以朝著通天活路逍遙而去,無論未來的路多麼艱苦,但畢竟是清晰而明朗的。因為超越了抗拒、無奈、逃避的纏繞,於是不再避諱,不再迂迴。路一樣通往東南西北,但不是被拽著走,而是自在地隨緣、隨意前行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