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文試閱
凝心默照‧流光如雲 誰肯深水觀音山中話岑寂!如能修得妙意根,六根絕紛擾,到處即深山,如今歸來雖已遲,始識隨緣好。 道人孤寂任棲遲,……驚濤拍岸明生滅,止水涵空示悟迷;萬象平沉心自照,波光常與月輪齊。水邊活計最天然,物外相忘事事便。 (天目中峯禪師水居詩) 下筆之時,忽然微風吹動了窗前桂花枝葉,宵分中有了奇妙的覺受,我,何事書此緣緣之緣文字,為什麼如今會在這樣的生命境況裏;原來與我的心念有什麼關係的?我還與天地之寬闊有關係否?如今我能否再行江海踏山川,尋師訪道為參禪。去走一遍吧!是否覓得有緣人可以再教給我更多的東西。妄想,想著那不知方向的遙遠,妄念,念念頓覺一切的渺小。 凝心禪訊:靜裏乾坤!乾坤寸腕前;啊!凝心默照,流光如雲。法華經者之柔伏其心,伏心守意,為克己去垢清淨之功,因此一大前提,或緣此大前提,而開啟世學之用;話雖如此須接乎佛心之旨,徹悟表裏,動靜調柔,亦俗亦真,真俗無殊,心伏矣,意守矣,這娑婆世界僅可至此境矣!鮮活燦爛的生活,要如朝陽,知秋月,此「行」之工夫,凝心禪獨坐矣! 〈獨坐〉 浮世吾身外,勞生逆旅中;誰能一隻眼,豁盡十方空。 碧海飛涼月,青林散曉風;胡牀箕踞坐,瀟灑意無窮。 (憨山老人《夢遊集》X73,792b) 「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;應觀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」知一切法,皆是自心,而無所著。知一切法,即心自性,成就慧身,不由他悟。知三界唯心,三世唯心,而了知其心無量無邊。知心佛亦爾,如佛眾生然,應知佛與心,體性皆無盡。 諸佛兩足尊,知法常無性,佛種從緣起,是故說一乘。是法住法位,世間相常住,於道場知已,導師方便說。 《華嚴經》、《法華經》是我日常性非日常性,默照於心田的法語,亦是報恩之參悟於坐禪前開靜後之行持。萬象平沉心自照,一念心是心的歸依。 緣緣之緣,適逢華梵大學曉雲恩師創校三十週年,深水觀音禪寺母親師父建寺四十五週年慶,善法因緣而編輯了《弘願深如海:深水觀音禪寺開山祖師開良法師》、《慈意妙大雲:深水觀音禪寺因緣錄》,及書寫《般若禪,如來使:心印曉雲導師、開良師父》思懷兩位拓土長者,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導師的深奧智慧、般若禪心中心、深水觀音開山祖師開良師父的安忍不動、常不輕菩薩風骨緣深,作為己之一生秉持佛教根本精神之梗概撮要。 於我來說,一位是佛法的啟蒙師;一位是身教的善導師,二位長者的年紀雖相差十八歲然其宗教情操,有著秉受如來使者的四弘誓願,之受職風骨,以慈修身善入佛慧;念念以大悲為首。 如是思懷猶如蓮花不著水,亦如日月不住空。修大悲色身常護眾生,念念以大悲為首,吾如今以影留照紙上,他們的生之旅如一微塵映世界,精神卻一瞬間含永遠於心印有緣人。佛觀世間如幻影。 在行持上兩位老人家繼承菩薩道的傳統精深思想與根本精神,在理念上反映〈法華經‧方便品〉之人是尊貴的,以情存妙法為心的歸依,來體知佛慈悲心,觀照佛智慧,佛智空無所依,之無依處。所謂「佛自住大乘,如其所得法,定慧力莊嚴,以此度眾生。自證無上道,大乘平等法……故佛於十方,而獨無所畏。我以相嚴身,光明照世間,無量眾所尊,為說實相印。」之平等獨立無畏精神。及以〈華嚴經‧如來出現品〉明如來心第十相,為理念,作為實踐教化眾生之依歸。所謂「如來以無障礙清淨智眼,普觀法界一切眾生而作是言:奇哉!奇哉!此諸眾生云何具有如來智慧,愚癡迷惑,不知不見?我當教以聖道,令其永離妄想執著,自於身中得見如來廣大智慧與佛無異」的理念,教化群萌,使眾生修習菩薩道,己心行般若禪令離妄想;行五種法師功德令離妄想已,證得佛無量智慧慈悲,與佛無異,利益安樂一切眾生,安僧護法。二位長者證得正念正覺,正念現前者,無念也,能觀無念,是為一念,可謂向佛智矣,真所謂直心正念之真如法性。 細細參思憨山老人《夢遊集》的一段話:「若證悟者,從自己心中樸實做將去,逼拶到水窮山盡處,忽然一念頓歇,徹了自心,如十字街頭見親爺一般,更無可疑。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,亦不能吐露向人,此乃真參實悟。然後即以悟處融會心境,淨除現業流,識妄想情慮,皆鎔成一味真心。」 憨山大師謂此即真參實悟,證悟之生命況味也!也提點人,應時時刻刻不忘走向真理之路。如是耐人尋味之文字禪,「以悟處融會心境,淨除現業流,識妄想情慮,皆鎔成一味真心」,憨山老人真是一片金剛心,一言足垂千載。 如是深深義,道盡本無身心世界,亦無妄想情慮,即此一念,本自無生,現前種種境界,都是如夢幻虛妄不實。「淨除現業流識」為行者觀心之要務,最耐人尋味的「妄想情慮,皆鎔成一味真心」,當知味味一味「悟處融會心境」是般若禪行者之一大本領,法華經者之一番轉識成智工夫。而此工夫之得,仍是「淨除現業流識」為要務,因為淨化三業之功,而「現業」不起惡之因,如是八識田中生死流轉之塵勞,所激起之一切塵識,則不易流入無明界,無漏智慧逐漸養成,漸而形成菩提淨妙心之根深蒂固,風動了根不搖,所以妄想情慮,雖未淨盡,但皆可鎔歸「一味真心」,味味一味至此境界,一念心是心的歸依,無妄之妄雖興,然一心三觀「即假即空」,再進一步,三諦圓融,不過是習氣前塵緣影之未散淨盡矣!至此加緊用力便可除去無明煩惱。味味一味,以心體如鏡,妄想攀緣影子,乃真心之塵垢耳,所以想相為塵,識情為垢。若妄念消融於一味真心,本體自現。譬如磨鏡,垢淨明現,法如法爾,法爾如是。 此段修悟的開示,憨山老人所言修者,只是隨順自心,淨除妄想習氣影子,於此用力故謂之修。若一念妄想頓歇,徹見自心,大光明藏,清淨本然,了無一物,名之曰悟。是知憨山老人教行者,至於塵不礙空,空不染塵,行者起大用之功,首在需要「從自己心中樸實做將去」,經過一番番磨練調整,「忽然一念頓歇,徹了自心,如十字街頭見親爺一般,更無了疑」,故無有思慮粘想,則識流不入無明浪裏,皆照如來常寂光中。 百鳥不來山寂寂,萬松長在碧沉沉;分明空劫那邊事,一道神光自古今。 競利奔名何足誇,清閒獨許野僧家;心田不長無明草,覺苑長開智慧華。 黃土坡邊多蕨笋,青苔地上少塵沙;我年三十餘來此,幾度晴窗映落霞。 (石屋禪師山居詩X70,666c) 母親師父的佛法觀「正知得正覺」,勸人不可迷信而步入迷迷不悟之途。因此感恩自幼母親師父給了佛子我一個安和的生長環境,在安詳之慧的佛教家庭日日成長裏,觀見一位安忍不動的修行者,如何一面照顧我們五位姊弟、一面救護有緣眾生;簡約的說:總之一九七九年我第一次讀誦八十一卷《華嚴經》至十忍品的內容時,深受感動心映母親師父所修的十忍境界,這些事蹟在本書略約粗略提及,可說是母親師父在日常生活所顯現的一種度生工夫,幾乎是斷了微細無明,了知諸法寂然常無性,之時的安忍安住心,而不為身邊的人事物所迷惑,如是身教,我默默觀之照了,他教我如何發現自己的本心見到自己的本性。讀過〈華嚴經‧十忍品〉、〈法華經‧常不輕菩薩品〉,恍然有所悟,菩薩道的生命哲學,首在明心見性,菩薩之所以難忍能忍,正因體解大道發無上心,於世間利、衰、毀、譽、稱、譏、苦、樂等事象,於己心能安忍不動。 母親師父的因緣,己之善根福德因緣,佛子自十九歲親近曉雲導師以來,聽聞恩師宣講《小止觀》、《釋禪波羅蜜》、《教觀綱宗》、《法華經》等天台教觀與止觀之菩薩法,尤其般若禪苑恭聽老人家闡釋「一念三千」深深意,深心體會「教觀相資入實相門」之修學樞機。一九八五年日本留學期間十一個深趣佛理的歲月,遊心法界於法華思想精神,以及智者大師著作《釋禪波羅蜜》、《法華玄義》、《觀音玄義》、《摩訶止觀》等之菩薩發心所為,正求菩提淨妙之法的止觀研心。 歲月在披經研悟、入佛智海、滴潤心田裏,從而確定學佛的甚深處,立腳於智者大師精湛的最勝妙法之思惟架構,一念三千、 三千一念無量門,一心三觀、三諦圓融猶如大海深無底,隨其日常所樂,於己心令得聞妙聲柔軟清淨法音,承佛無上大悲智,度脫五陰五蓋三障所覆之愚癡煩惱海,個中消息別言詮。 止觀研心善巧安住菩提心的實踐生活方式,日日漸漸淨化三毒貪瞋恚心,在課業繁忙的日子裏,身心腦力如一部負重的車,吃力地輾轉,時而反聞車輪發出呻吟聲時的心境,總能給己心體解佛法之方向,有了閒居偷閒的工夫。 時而自問自省,母親師父為安僧護法;一方面創建深水觀音禪寺、一方面培育自己出國留學,實是為令自初中痛失父愛的我,能有一安身立命之處,老人家選擇了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悟觀離諸難處。適時與唯佛清淨慧眼法眼佛眼,能照見如來出世甚難值,而發四弘誓願之菩提淨妙。 如是之信念深植,自幼少於愁心淒苦之念的我,童真念裏幾不知天地間有所謂春秋歲月,只知文字的點綴醉心文學,自十九歲接觸佛法,親近恩師的智慧,母親師父的慈悲,但妙悟文字之心中心,由「般若禪」之流匯入「法華經者如來使」,自此漸漸悟入菩提淨妙、生死齊平菩提淨明鏡、真善妙色之境地。 所謂「智自在、慧境界」的生命況味,茫茫人海中於法海偷閒之受用,啊!幾人偷得出止觀研心法!幾人精進悟得唯佛與佛,之生命真實義! 一九九六年回國以後,因為任教華梵大學及助理編輯曉雲導師的《流光集叢書》,並參研己心中所行門,於佛法有了更饒益安隱,常令己心安住廣樂,得無上法的機宜。善知流光如雲,如法音遠震,善知一切眾生心行應以禪訊調伏,方能於世出世法一切悉都無所罣礙。 如是以智自在普照慧境界,不難參悟與佛同一法性,如是覺慧之廣大甚深智境,靡不深達吾人學佛者之罪福相。在住於一地裏,更深達「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」,得普攝一切諸地功德,得一切佛所共之法,得具足佛深廣秘要之藏。如是習得,般若禪如來使五種法師,之寶玲千萬億風動出妙音,之妙意根。方能發得四弘誓願,自以己身,奉給諸佛菩薩,為法華經者、如來使者,善入一切諸法之海,迴轉總持佛一切功德法海,法喜充遍身。 憶及一九九七年,有幸,得以先恭讀為快之機緣,一連拜讀曉雲恩師三本禪法原稿;《佛禪之源》、《禪思》、《禪話》並參與編輯工作。尤以《佛禪之源》一書中,二十八日間每天少少睡眠,在蓮園圖書室集中心力,編輯、細讀六十幾講的文稿共九萬餘字。各講文稿多次校訂、編理五個專題內容,刪增文字資料,將各講文稿補其血肉不足之處。《佛禪之源》的五個專題中,第三「西來祖意二入四行」、第五「佛禪蛻變後之省思般若禪」兩個專題中,則因文稿內容不多,靜後思惟,再次閱讀恩師有關禪學的書稿,於中擷取導師著作文稿中之相關資料,融入兩個專題中,使《佛禪之源》五個專題的內容得以補足,使《佛禪之源》初講與結集出書的過程有一圓滿的成就。 編輯完成後腦海裏縈繞著恩師的治學理念脈絡,及止觀實踐之學,緣此,終於體解了恩師提倡《佛祖統記》所闡釋的文字經藏禪、般若禪佛心宗之要義。《佛禪之源》在學術的探究上得知,中國禪觀之發展,乃由般若思想所演化開展之禪心,即佛心宗源悲智雙運之正法。實是三世諸佛所得法,教化眾生難思議。 午夜無雲月一天,飛來花氣暗香浮,悟機緣,緣遇之機。欲歇筆之際,嘆人生幾何,環視此孤獨的自己,曉雲恩師、開良母親師父、淨心師父、村中祐生教授、多田孝正教授,均如西山落日,高登西方常寂樂都了。浮光瞬息,此刻特別覺得自悲自憐,實非筆墨之可形容於萬一也!學佛四十七載以來,所為何學、何悟、何境,佛前禮拜誦經痛哭心腸不知幾回矣!而今唯一希望早日修得法華經者菩提淨明鏡,之妙心境,普賢菩薩十大願之恆順眾生,大悲色身常護眾生,有助於報恩之思。 感恩曉雲導師啟蒙,恩師的學佛理念觀念、母親師父身教的柔和忍辱善順之心、淨心師父剃度恩澤、村中祐生教授灌輸我摩訶止觀精隨、多田孝正教授指導我學問學術的研究方法。往事搖落心為筆,至此!明月清光入洗心室,感知照我顏色舒!浮現自身日夜佛前跏趺坐影,細細觀照己心微細惑,之緣影,啊!了知世間一切皆是幻化緣,當一超濁世緣。少志學佛法,十九歲親近曉雲恩師,二十九歲志遠日本遊心法界,學習十一載歸國,被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恩師善用至今,於今住深水觀音禪寺山中,倏忽掠過四十五年。此生雖忽被業風吹入幻海,六十五年了,而此一念心是心的歸依,未離寒巖冰雪娑婆世界裏的念念中也,乃為此三書以紀之,幻化塵中不幻身,法華經者善用其心,萬象平沉心自照。 記憶猶新的心跡,「法華經者善用其心」的印心,二十八歲步出三壇大戒、戒壇的當日,去恩師處謝戒,恩師持贈「覺之教育」一書時,為我開示「出家」的廣義,我當下對自己說:法華經者善用其心。 老人家的詮釋,我的理解,出家,是香風吹萎華更雨新好者,是出了三界火宅,正是遊心佛菩薩悲智家當之時,亦是寶鈴千萬億風動出妙音。是心的敬信虔誠,使己之思想超然,精神勇銳之時,在純潔簡約生活裏淨化三業。如是深觀念處是安住安坐出家身心道場,方能深達罪福相,止觀研心,出家的功德令佛子步步刻刻止觀現前矣。「獲妙道力鄰上尊,一切功德皆成就。」(〈華嚴經‧明法品〉) 因此在日本期間研究《摩訶止觀》「破法遍」時,法寶潤枯腸,慰怖交感,對貪恚癡心「心起三毒即名眾生」之釋義,「一心三觀」、「五品弟子位」之功,深深體解。一心三觀、三諦圓融之妙意妙心境,是眾生開佛知見,得「法師功德品」之六根清淨、妙意根,亦是入五品弟子位之功。 三諦不同而秖一念。如生住滅異秖一剎那。三觀三智三止三眼。例則可知。如是觀者。則是眾生開佛知見。言眾生者。貪恚癡心皆計有我我即眾生。我逐心起。心起三毒即名眾生。此心起時即空即假即中。隨心起念止觀具足。觀名佛知止名佛見。於念念中止觀現前。即是眾生開佛知見。此觀成就名初隨喜品。讀誦扶助此觀轉明。成第二品。如行而說資心轉明。成第三品。兼行六度功德轉深。成第四品。具行六度事理無減。成第五品。第五品轉入六根清淨。名相似位。故法華云。雖未得無漏而其意根清淨若此。從相似位進入銅輪。破無明得無生忍。 (《摩訶止觀》「破法遍」T46,85a) 後夜孤鐘散曙,深水觀音禪寺一片穆靜,三門鎮靖,晚雲欲曙,是自然性,亦是道場之大自在,是母親師父,貢獻豐碩的身心力量,為佛教教化而工作所建造的道場。讓「法華經者善用其心」於深水觀音山中,從自在中生內力精進,之妙觀察智,此時現前「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」菩薩照見五蘊空,之般若心中心;菩薩「慈意妙大雲」的精進無量;「弘願深如海」悲德無量,願力無量;使佛子吾等發乎自然性之超然,而達到「慈悲喜捨」一境之地,然而心念只留步於「自然」,一切自然之佛門,平等性,無畏性,教化義,無障無礙義,如是雖眾而一以之歸納,繁而簡之「法住法位」,「諸法常無性」,之空相實相義, 天台一念三千,之「三德秘藏」,華嚴三觀法門,之「事理無礙,事事無礙」。是一簡約法門,「心空」超事相悟空,而法華經方便品「平等、獨立、無畏」之精神,無礙無著顯矣!因無畏,而自在,因自然性,而天真一味,一味真心。感恩生我育我的親娘開良法師深水觀音禪寺開山祖師。 夫法界圓融像無所像。真如清淨化無所化。雖像無所像無所而不像。化無所化無所而不化。故無在無不在化應九道之身。處有不永寂入不二之旨。是以三業致請蒙脫苦涯。四弘為誓使霑上樂。故娑婆世界受無畏之名。…… 言觀世音。能所圓融有無兼暢。照窮正性察其本末故稱觀也。世音者是所觀之境也。萬像流動隔別不同。類音殊唱俱蒙離苦。菩薩弘慈一時普救。皆令解脫故曰觀世音。 (《觀音玄義》隋天台智者大師說.門人灌頂記T34,877a) 願,但願!善法因緣而編輯了《弘願深如海:深水觀音禪寺開山祖師開良師父》、《慈意妙大雲:深水觀音禪寺因緣錄》,及書寫《般若禪,如來使:心印曉雲導師、開良師父》一書的出版,讀者能知兩位拓土長者,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導師的深奧智慧、般若禪心中心、深水觀音開山祖師開良師父的安忍不動、常不輕菩薩風骨緣深。以為參究,見賢思齊發長遠心道心。 筆者如是解如是思,兩位拓土長者之慈悲智慧,願有緣人參思細參思!感恩今年適逢華梵大學曉雲恩師創校三十週年,深水觀音禪寺母親師父建寺四十五週年慶。緣緣之緣,事事層層相生,環環相扣之思,成就了想了多年的心願,雖未盡完善不盡人意,總算是了半個心願。編校或有未周,在所難免,望先進讀者大德賢達,不吝指正,是所至盼。 佛子悟觀於深水觀音禪寺洗心室 歲次庚子年護法韋馱菩薩聖誕日(一○九年七月二十三日) 刪增於立秋父親節暨觀世音菩薩成道紀念日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