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內文試閱
今晨「有依定人」之思,若有似無的心光。心弦靜倚深水觀音五葉松風,閉目隨息淨心體,天音聞自心君,取捨何如乾坤方寸,主宰之,有依定人。 於洗心室訓練自己「有依定」,會知道,如何獨處,與自己相遇對話。獨自一人思惟修,獨自一人感知一呼一吸,獨自一人了然己心生滅起伏。在生命的每一個角落,照于一隅,這是生命勇敢的力量。沒有任何一個人,可以教導我們如何與自己相處,為何這麼理解呢?釋迦文佛説:「奇哉奇哉,一切眾生,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只因妄想執著,不能證得,一切智,自然智,無師智。」所以唯有自己「有依定」清楚自己到底處在何種狀態。 把自己放在〈華嚴經.淨行品〉所謂的「入無生智到無依處」上,人一旦起心動念在有所依裏,痛苦就會跟隨而來。若訓練心念有依定,如禮佛誦經持咒念佛數息,只單單依著在菩提心,能契入《摩訶止觀》念念止觀現前開佛知見,悟入中道實相,依開示悟入而成佛是一生當下可修證。昔日玄奘大師西域求法,秉持了誓死不退還一步的菩提願心,一生成就了人所不能成之事,寧死在向西莫生在向後。學佛是生生世世感恩之事,信受奉行方能深入經藏智慧如海。 有依定人,輾轉迴向一心,法華經祕要之藏,深入華嚴法界,法界月法界影智慧月,尋解,宿世因緣,親友繫其衣裏的無價寶珠,此珠為諸佛如來久護之頂上髻中明珠,賢聖軍法華經者所執持之明珠,與五陰煩惱共戰,而滅三毒出三界至一切智,深入禪定,定中諸佛摩頂受職;「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」,「歡喜心聞思修,由聞故知,用知生見,唯佛知佛久遠之壽,唯佛見佛久證實理。」(T34, 344b) 今晨影蓮,光影間隙縫中,聞見彷彿若有似無的光,使荷花瓣瓣點在山色毫光,似輕巧地越過千山萬水,未吐的白菡萏,法界影,於一一毛孔,見無邊往昔事之因緣,生慈喜。善法因緣法喜法樂,自家知之。荷花朝夕之美,在於夕陽它呼喚了晨朝,處此人世間至大的寶藏,柔和忍辱善順,雖不易,善思念之。老子說:「希言自然。故飄風不終朝,驟雨不終日。孰為此者?天地。天地尚不能久,而況於人乎?」、「重爲輕根,靜爲躁君。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。」 體解文字般若已屬不易,更不用說一瞬間也好的動靜調柔,般若觀照,一剎那間般若觀照,真妄雙泯,之淨化。回望洗心室佛前,「有依定」墨寶法語,那是一九九九年協助 恩師募集華梵教育資金,辦了一場活動結束後,導師恩賜三幅字「淨化,有依定,動靜調柔」。這三幅法語墨寶,如今是助吾於呼吸生死中,活現之良方,於改變生活習慣之當前。把自己往人群推更親切於人,其實不難,一切堪只一自笑,而慰之,如是而已,別無良方。 「道源不遠,性海非遙,但向己求,莫從他覓,覓即不得,得亦不真。」——慧思大師 於一一毛端處,盡未來劫修菩薩行;不著身,不著法,不著念,不著願,不著三昧,不著觀察,不著寂定,不著境界,不著教化調伏眾生,亦復不著入於法界。 何以故?菩薩作是念:『我應觀一切法界如幻,諸佛如影,菩薩行如夢,佛說法如響,一切世間如化,業報所持故;差別身如幻,行力所起故;一切眾生如心,種種雜染故;一切法如實際,不可變異故。』又作是念:『我當盡虛空遍法界,於十方國土中行菩薩行,念念明達,一切佛法正念現前,無所取著。』菩薩如是觀身無我,見佛無礙,為化眾生,演說諸法,令於佛法發生無量歡喜淨信,救護一切,心無疲厭。……。 我於眾生,無所適莫,無所冀望,乃至不求一縷一毫,及以一字讚美之言。盡未來劫,修菩薩行,未曾一念自為於己;但欲度脫一切眾生,令其清淨,永得出離。何以故?於眾生中為明導者,法應如是,不取不求;但為眾生修菩薩道,令其得至安隱彼岸,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八難得行。…… 此菩薩知眾生種種想、種種欲、種種解、種種業報、種種善根,隨其所應,為現其身而調伏之;觀諸菩薩如幻、一切法如化、佛出世如影、一切世間如夢,得義身、文身無盡藏;正念自在,決定了知一切諸法;智慧最勝,入一切三昧真實相,住一性無二地。……了知一切世間境界;絕生死迴流,入智慧大海;為一切眾生護持三世諸佛正法,到一切佛法海實相源底。 ——〈華嚴經.十行品〉(T10, 106b ∼ 108b) (二○一九年五月二十日,初夜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