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內文試閱
容納各方故事的轉角咖啡館 ◎Tina 此刻,坐在貳號店寫作者序,一切顯得如此不真實。 Emily總是說:「丟臉死了,有鹿的春酒都吃兩次了,書還沒寫完。」是呀!從二○一三年念萱姐要幫我們出書,歷經了許多事,包括這本書所提到,我為了出書的事跟Emily大吵並憤而蹺班,最後當時第一版書稿束之高閣,我對和Emily合作出書再不抱期望。殊不知峰迴路轉,念萱姐轉介給悔之大哥,並讓我們因此有了有鹿文化強大編輯團隊的幫忙,協助我們取得共識,並解決了Emily在寫作上的困擾,第二版書稿就這樣開啟了。 我們兩姊妹如此不同,如此迥異,即使從小一同成長,甚至一同開店,我們所認識的彼此,都只不過是自己認知的投射。看過這本書內容的人大概都會發出:「這兩姊妹個性真的差好多呀!」這樣的驚呼聲。而事實上,我們過去在店內時常大吵早已不是新聞,隨著每一次衝突也讓我認知到,無論感情再好,與生俱來的思想差異始終存在。當認知到這樣的差異,我開始學習不要去問:「為什麼你不了解我?」也不要去尋求一個「懂我」的人。太多關係親密的愛人、家人、朋友之間,都因此而撕裂,傷痕累累。雖然需要花時間練習,但我努力著。 去年的年尾,我終於意識到生氣太累了,不管是對同事,對家人,對社會,對生命,真的不想再用生氣這樣激烈的情緒了。人生的因緣聚會如此難得,應該珍惜。 此刻我坐在貳號店,這個空間承載了屬於我跟Emily的童年歲月,老家如今成了咖啡館,這空間與我們之間再也分不開。現在的我,不會去問Emily是不是為了滿足我的期望所以這次寫得這麼認真。這問題太矯情,Emily也未必老實回答,更重要的是,有時候真相不重要,而是投注在裡頭的那片真心才是真實。 這本書,記載著YABOO的故事,更像是我跟這空間相關的所有人事物做了一場內心檢視,這空間內每一件發生的事,都是我生命的養分。能夠出書,要感謝的人很多,但請讓我把這份感謝獻給我的父母,蔡爸與蔡媽。如果說我們有任何一絲值得說嘴的事,這一切都來自他們從小到大對孩子們無私的付出。 ◎Emily 剛開始在寫這本書的時候,我順口跟朋友提起:「我正在寫書唷!」大家都會給我一個不可思議的臉,畢竟我平常給人的印象是個冷血話少的冷面笑匠,在社交媒體上的發文也都只用短文,或是用不知道是否能稱作「詩」的斷句來表達。再加上往往腦袋跑得速度比說話快,要不是懶得說話,不然就是口語對話常常會有跳躍式的語言出現,除了讓人聽不懂之外,還覺得我高深莫測。久而久之,不笑就臉兇的我在大家眼裡,就成了一個酷酷的烘豆師。不過離奇的是,身邊親近的人們竟然還滿信任我能夠寫出這本書的,所以我努力地想趁這次機會,把我心裡面收集的那些故事以及那些感動,也告訴其他人。 不過呢,用口語述說故事,跟用文字把它寫出來,真的是兩回事!每次寫稿的時候我都需要先進入一個冥想模式,才能夠感受到我自己是怎麼想的?自己又應該如何用文字去表達出來呢?不知不覺間,好幾個日子就這樣過去了,一直到書快完成的後期,有幾次我濫用「我需要趕稿」當藉口推掉一些聚會時,大家驚呼:「天哪!妳到底要寫多久?!」我才赫然發現,咦?好像真的是醞釀了滿久的呢! 沒錯!這本書我寫了超久! 大概有超過兩年(甚至是接近三年)這麼久! 雖然我總是用「學術有專攻,我可是個烘豆師呢」這種合理化自己瘋狂拖稿的爛藉口來安慰自己,不過我心裡還是很不安的。但或許也是為了這本書,我在開店八年間的回憶裡不停地回顧與檢視,之前那些日子對當下的我來說,只是一般的日常生活,但在用這個角度去審視時,卻也看到了另外一番風貌,而這種感動是需要好好去感受與消化的,所以才因此多花了一些時間。 認真的,不是合理化。 畢竟八年占了我絕大部分的青春,而青春這種東西不會永遠都是喜劇,不會沒有半滴血汗與淚水。雖然說絕大部分,我的路線是那種「化著小丑妝,流著別人看不見的淚」的類型,我再怎麼會逞強也只是外表,心裡的感慨還是有的,有時候甚至很澎湃。 我們都如同烏鴉,我們的賣點一向都不是外表,而是我們藝術家般自由與不羈的靈魂。但有時候或許太過尖銳,因此難免受挫。我們只好同類相聚在這個人來人走的港埠,在剛剛好的距離之下互相取暖,稍作歇息,再度出發也不要有牽掛,要盡力展翅。 我的期許,在一開始就當作了它的名字:「鴉埠YABOO」。 一個容納著各方故事的轉角咖啡館。 它只是你暫時停泊的港口,但它卻是我的全部。 雖然我們總是被留下,但我跟踢娜會持續努力著顧好老巢,讓它繼續存在著,在你疲憊了,想起我們的時候,還能返航回來療傷休息。但是許多年後,YABOO是否還會存在著還未可知,不過有了這本書當作鴉埠的出生證明以及紀錄,對我來說,也是我們姊妹倆的人生紀錄,是異常珍貴的傳家之寶。 |